top of page

我亲爱的芝加哥中国城

This article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ed on WeChat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with 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


亲爱的爸爸妈妈:


像我身边的很多亚裔一样,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和我的公公婆婆而不是你们两个一起度过。在那段日子里,公公和婆婆会去接我和妹妹放学,然后我们四个人会去超群茶餐厅(Chiu Quon) 买包子。超群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饼店,由一家人共同经营。几年前,他们搬到了街对面,成功地吸引到了更多食客的光顾,也同时提高了东西的价格。在2015年,只要90美分到1美元就能买到的包子,现在已经涨价到1.30美元。


虽然唐人街里有许多成功的经营故事,但同时也有许多其他地方暂停营业或永远的消失了。消失的餐厅中就包括大三元(Triple Crown),这家餐厅在芝加哥唐人街营业了25年,却在2021年的2月底“被赶走”了。COVID-19给这些餐馆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因为它不仅限制了室内用餐的空间,也同时带来了针对亚裔的仇恨。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大三元无法支付他们酒店场地租金的原因。以前,咱们家经常从那里叫炒饭和炒面的外卖,偶尔也在那里一起庆祝家里的喜事,如今它就这样消失了,也一并带走了我的童年中的一块记忆。每次想起,我依然会感觉非常心痛,因为我怀念从大三元炒饭的香味,和我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光。哥哥会把番茄酱倒在买来的炒饭上,尽管我个人很讨厌番茄酱和米饭拌在一起的味道,但现在看来都感觉十分美好。


童年时期发生的另一件事对我的影响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那就是你给我报名参加的中文学校。学校属于美国芝城中华会馆,公公也在那里上班,有时他和婆婆会在课后给我捎上一份肠粉。据我所知,这是直至现在唐人街里唯一一个专注于语言教育的项目,而他们甚至提供粤语的课程。粤语相关的教学的项目真的很罕见,但令人难过的是,我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否得以延续务。在过去的几年里,该项目换了很多老师,并开设了一堆随机的文化项目。9年前在这里给我上课的老师中,有3位已经不在学校教书了,他们的离职或许是因为找到了更高薪的职业。教学楼也比期待中要小,职工办公室的空间里只能容纳大约5个人,整个建筑只有3间教室。但是这些老师们一直在增加更多的项目,创造更多的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参与者。无法否认的是,唐人街近年的发展使学校的知名度大打折扣,甚至知道这所学校的人也越来越少。尽管建筑本身没有变化,但因为工作人员的不断调整,给人感觉已经是如此陌生。变化确实是在发展的过程里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这种改变发生的太过频繁,让我一个旁观者既觉得有趣,也觉得有些可怕。


虽然我没有像我希望的那样与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但让我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最好的经历,就是我参加了你在唐人街的华人服务处(Chinese American Service League building)的中国舞蹈团。虽然这个机构依然开放,但由于资金短缺,他们砍掉了大部分的课外活动。我曾辗转于不同的团体,获得了在晚会、唐人街夏日集市、当地龙舟赛、芝加哥华裔小姐选美甚至附近举办的国际比赛中表演的机会。因此,我与华人服务处的许多人有了往来,但自从我转到另一个团体后,就与他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了联系。


最近,我一直试图联系了解租户权利和防止在唐人街增加的驱逐现象的工作人员。在沟通的时候,很多人提到了华人服务处(CASL)。于是我决定看看他们现在正在做什么。由于预算的削减,他们把重点放在支持新移民和社区里的老人身上,而不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裔移民。以前,他们有多元化的项目,通过艺术和教授语言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播中国文化。这些多种多样的项目甚至包括功夫课、中国舞蹈课、书法艺术课程和古筝课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也帮助父母们在他们忙于工作时,孩子们依然能了解身上肩负的文化。


从华人服务处官网上找到的信息显示,他们目前更专注于提供资源,帮助移民申请工作和找到住房,并在华人社区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教育。这类资源一直都在,同时也不难有志愿者参与。但文化项目不同,文化项目很可能会压垮他们的预算,使他们不能实现其他方面的愿景。


现在,我很少有机会去唐人街了,与我童年的记忆相比,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自从公婆搬出隔壁的房子后,亚洲文化仿佛就在我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和舅舅舅母住在一起,但舅舅和舅母在两年半前因为职业原因不得不搬到日本,留下公公婆婆独自寻找能够负担得起租金的小住所。唐人街一直在快速发展,随着这种发展,士紳化也成为了问题。


虽然我不知道住房问题是由谁处理,但我和住在唐人街以南的的朋友们都看到有更多的亚裔家庭继续向南迁移。唐人街地区更南部的地区,如布莱顿公园、麦金利公园、富勒公园和卡纳里维尔,本是紧凑拥挤的住宅区,但最近却看到越来越多更富有的人搬进这块地区。


一个小例子,我家拥有现在的房子已经超过15年,我们目睹了我家车库对面的一片草地被改造成了新房子。这些房子都有很大的车库,而且所有建筑的规模都要更大。此外,我所在的街道上有很多人在阳台上建起了游泳池,而能够买得起这些东西并付得起贷款,是我不敢梦寐以求的奢侈。不仅唐人街一直面临着不同形式的外迁,而在更南边的地区,我们也看到了相似的迹象。


在谈到发展问题时,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地方要么需要为新的旅游消费者进行调整,要么这些当地项目或服务可能会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虽然唐人街的文化对亚裔社区成员有吸引力,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能会使更“美国化”的人来到这里。

财富和权力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外来人口流入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掌握这些财富和权利的,往往是富有的白人。这些“外来者”很可能不会被亚洲文化的传统风格所吸引,他们更倾向于创造熟悉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重建。这种变化不仅对餐馆等生意影响巨大,对住房也是一样如此。当地的价值提高会增加租金成本,导致许多不太富裕的居民被迫离开,新来的富人则取而代之。这些被取代的人群通常是老年人和移民,他们的离开也为社区的文化保留带来打击。


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处在于,唐人街以外的许多人并不知道老年人和不太富裕的移民正在面对住房问题,更没人意识到,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亚裔群体中的巨大财富差距。亚裔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所有种族中最高的,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是非裔家庭平均收入的两倍。然而,这个平均值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亚裔的收入不平等在美国所有种族群体中是最严重的与收入排序最后10%的亚裔美国人的收入相比,前10%的亚裔美国人的收入高的难以想象。


1970到2016年间,亚裔美国人的贫富差从6.1上升到10.7。相比之下,在同样时间线内所有种族的贫富差总和仅从6.9转变为8.7,比亚裔的比例小了2.6倍的差距。亚裔美国人还同样面临着贫困比例的不平等分布。2017年,亚裔美国人的总体贫困率平均为11.2% ,但苗族的贫困率为16.2%,而菲律宾裔的贫困率为6.0%。


将所有亚裔美国人的统计数字平均化,使社会忽略了亚裔群体内部的财富差距,导致亚裔现在被视为已经“脱离经济斗争或贫困”的群体。这也使社区内大量的问题被忽视,导致亚裔的经济问题,包括提到的士紳化问题,很少被关注。


最近5年里,士紳化使唐人街的风景也发生了变化。唐人街内很多地方的设计都变得更 “美国化”。例如华埠图书馆,星巴克,杰林酒店,和多乐之日等。这里也吸引了更多非亚裔的本地人和非唐人街居民的光顾。虽然这些企业的成功似乎并无害处,但被用来获得更高利润的高楼大厦往往是消费高昂的豪华场所。相比之下,其他带有更多文化气息的场所无法吸引顾客,减少了收入,甚至要面临被驱逐的风险。


唐人街地区的租金成本也在大幅增加,与5-10年前相比,租金至少增加了200%。在短时间内,经营成本的飞速飙升令人担忧。随着唐人街老居民的搬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富有的新居民和消费者的增加,社区内对“好区域”和"坏区域 "类型的评判发生了变化。


此外,在芝加哥有一个正在进行的新项目叫做 “78号(The 78)”。“78号”是一个将建在唐人街和市中心之间的社区,并被宣传为两个社区之间的 “桥梁”。这个社区计划建在芝加哥河南支流旁的62英亩的前铁路用地上。唐人街以前拥有这个与市中心隔离的空隙,使他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发展,不至于混为一谈。


我记得当我提到“78号”项目时,你们两个已经有所耳闻,但似乎对它的了解有限。在我们聊天时,我提到它的发展将导致唐人街的进一步士紳化,但你们认为它只是另一个被随意开展在芝加哥项目。事实上,中国城和芝加哥市中心的收入和生活成本有很大的不同,让“78号”公路作为两个地区的 "桥梁",实际上是百害而无一利的。“78号”很可能会导致中国城的平均收入增加,这也会使租金成本和税率上升,同时伤害那些原本就住在这的低收入群体。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居民,也同样影响到中国城的文化是否能被保留。许多有意义的文化场所和餐馆正在因此停业、被驱逐、生意减少,由于COVID-19的所带来排外情绪和安全问题,情况变得愈发严重。按照这个速度,唐人街将失去很多它原有的色彩。


从我在唐人街附近的所见所闻来看,这里的蓬勃发展背后有太多的问题,它所带给我的感觉已经和以前大相径庭。无论你们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我想你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巨大差异的存在。


住在唐人街附近帮助我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我的文化,而努力寻找方法来减缓士紳化的进展,防止“78号”的建设,都会对减缓亚裔的离开有很大帮助。我们应该帮助解除伊利诺伊州的租金管制禁令,同时支持反流离失所的组织在做的工作。尽管我们也需要担心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但我认为分享或提供资源,以及传播有关问题的信息,是我们能做的最起码的事情,毕竟,这个社区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我也希望自己长大的地方能保持这些文化氛围,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我所了解的文化。


真挚的,

你的女儿嘉雯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