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article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ed on WeChat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with 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
漢語是一個古老的語系,充滿了豐富的含義,即使是日常用語也比其英語對應的術語更有詩意。例如,在標准普通話中——這隻是眾多中國方言中的一種——表達“careless”的常用詞是“粗心”,其字面意思是“粗的心”。表達“sad"的一個常用詞是“難過”,字面意思是“難以通過”。而表達“metaphor”的一個常用詞是“暗喻”,其字面意思是“暗中比較”。
舉這些例子是為了說明在語言結構方面,中文與英文有多大的不同:在英語中,一個詞可以有不同的含義——想想“maroon”作為一種顏色(名詞:栗色)和作為一個動詞(動詞:使孤立)的區別。英語對同一個詞賦予不同含義的這種傾向,是使單個詞也難以翻譯成中文的一個因素。
“Critical Race Theory(CRT)”的准官方中文翻譯是“批判性種族理論”。雖然“種族理論”確實抓住了“Race Theory”的概念,但第一部分的“批判”並沒有抓住運用“critical race theory”的英文使用者理解的“critical”的意思。雖然接受CRT的主要挑戰——特別是在華裔讀者中——涉及到一些因素,如它被錯誤地描述為“為了有利於其他族裔群體而叫停亞裔的進步”﹔但這個詞的不恰當翻譯可能會加深這些錯誤的印象——即CRT是針對特定的個人或族裔群體,而不是大規模的社會和政治制度。
關於CRT的爭論,特別是關於這些較大的對它的負面誤解,已經被許多其他文章所涉及。面對所有這些針對CRT的不同爭論,重要的是要理解CRT是一場尋求改革破碎系統的運動,而不是要進一步破壞它。
“批判”一詞帶貶義,因為它通常意味著批評:指出其缺點,或對其表示不贊同。例如,福克斯新聞被稱為“批判”民主黨人,而紐約時報則“批判”共和黨人。
“批判”在名著《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出現的:“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 並無分毫差錯。” 在這個場景裡,龐統手裡拿著書面的批評意見,邊說邊聽,清晰地判斷是非,沒有一絲不准確的地方。
從本質上來說,“批判”在一般的用法中是指嚴肅地批評,這給CRT的概念帶來了不准確的負面效應。
公平地說,“批判”在許多涉及“critical”一詞的英語學術屬於的翻譯中被使用,如“critical realism(批判現實主義)”和“critical pedagogy(批判教育學)”。CRT也包括這個詞,這不是一個特定術語的歪曲,而是一個不巧的普遍翻譯模式的一部分。不同的是,與其他術語不同的是,CRT涉及到一個可能會有很大爭議的話題:種族。使用“批判”意味著CRT的目標是批評,或對種族作出某種道德判斷。
事實上,CRT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或贊揚特定的種族群體。“Critical Race Theory”中的“critical”一詞的使用方式與英語教師談論“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閱讀)”的方式相同,即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同樣,我們可以用CRT來研究各種現象,考慮關於種族的觀念是如何產生和應用的。
這並不意味著,在研究這些現象時,使用CRT會導致指責和喊話罵人。相反,它隻是意味著客觀的思考種族和種族動態——這些動態存在於個人之外,就像性別歧視和階級歧視一樣——如何在當今世界裡創造差異中發揮作用。
CRT並不是讓我們扮演受害者或描繪侵略者,它不是要把種族問題變成一個問題。CRT向我們展示了種族是如何可能已經成為我們問題的一部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過去的事件和當前的現實放入一個更大的模式中來思考,即有色人種是如何被有意地置於不利地位。
當我們反思有色人種社區所面臨的痛苦時,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們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是否會選擇將其視為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們隻能避免嗎?或者我們會選擇討論和拆解這種痛苦的根源?正是通過分析——而不是批評——種族在社會和制度層面上壓迫有色人種的方式,我們才能要求改變。